(本文刊於 500輯、聯合新聞網)
一個月前歡喜解封、且快速丟掉口罩的法國,現在已面臨第四波疫情強勢捲土重來的嚴峻狀況。雖然全國接種一劑疫苗的比例已超過半數、完成二劑的比例也超過 4 成,但由於鬆綁過快,又是暑假,病毒流竄快速;且印度 Delta 變種病毒威力太強,幾已席捲全法,使狀況更為棘手,目前已回到日增上萬確診的狀態。目前法國確診案例中大多數感染的皆為 Delta 變種病毒,大都會區的比例更動輒高達 7 成以上。
為了應變,不僅許多地方政府重新回歸在公共場所配戴口罩,日前總統馬克宏也已宣布新的防疫措施,例如各級醫護人員、安養中心與居家照護等設施的工作人員皆須強制接種疫苗,否則將祭出強制處罰、甚至可能因此丟了飯碗。
而對一般民眾影響更大的限制,來自於擴大推行自 6 月起開始使用的「健康通行證」(pass sanitaire)。自 7 月 21 日起,民眾前往藝文娛樂場所如電影院、戲院等地,需出示健康通行證,上面記載疫苗接種完成證明、近日 PCR 陰性檢測證明,或曾感染肺炎的抗體證明。長程公共交通工具、餐飲場所(餐廳、咖啡店、酒吧等)、醫療院所、安養中心等地,則自8月初開始施行。而自秋季開始,PCR 檢測也將收費。
此令一出,除了預約施打疫苗網站立刻湧入大批民眾外瘋搶預約外,也果然如預期地引起餐飲業者的憂慮。最後衛生部長 Olivier Véran 宣布,餐飲業從業人員可延至 8 月 30 日完成施打第二劑疫苗,否則則須每兩天接受一次檢測。
不過,這當然無法完全平息業者們的反彈,他們舉證,餐飲從業人員平均年齡在 30 歲左右,原本輪到施打疫苗的時序就比較晚,不可能在 8 月 1 日就全部施打完第一劑(否則 8 月 30 日就無法完成兩劑接種),並要求政府不要在 8 月底便停止挹注疫情補助金,畢竟在停業超過八個月後,根本還未完全恢復正常營業,又要有新的限制措施,確實很難樂觀。
台灣在過去一年中由於防疫得當,直到兩個月前疫情升溫,才經歷過去一年中世界其他地區處處行動受限的景況,如今看似受到控制,但有許多消費心理與行為機制卻已改變,無法希冀完全「回到原樣」。
從法國的案例可看出,縱使法國民眾再不受控,再如何自我、再如何渴望自由,也經不起反覆的疫情衝擊;而原本連發言人都公開詆毀戴口罩效用的法國政府,最後不僅將之作為重要的防疫措施,也在公共衛生與個人自由的兩難中,頒布許多實質限縮民眾個人自由的政策。
台灣其實也是一樣,兩周前,指揮中心宣布全台三級警戒延至 7 月 26 日,但部分場所「有條件鬆綁」,例如餐飲業若符合有隔板、梅花座或是維持 1.5 公尺社交距離等,即能開放內用,但也並非所有餐廳及相關營業場所皆迫不及待開放,許多經營者們皆選擇小心謹慎、持續停止內用至 7 月底。若詢問消費者,是否已經能夠安心回到餐廳吃飯、聚會?大部分的人縱使內心多有期待,卻也同時顧慮頗多,真的能在行動上恢復「常態」的少之又少。
新冠肺炎帶給全球超過一年半的災難,人性或難改變,但要改變行為模式已綽綽有餘。目前台灣還在努力增加疫苗覆蓋率,距離能夠放鬆警戒的階段更言之過早。若將目光望向世界,不只法國,整個歐美都面臨著新一波疫情戰役。
有遠見的餐飲業者,現在該考慮的其實不是解除警戒狀態後,要完全重拾疫情升溫前的計畫,而應思考若在家用餐、自行下廚、手作等,已取代部分上餐廳吃飯的消費行為、成為後疫情時代的新常態時,該如何調整經營策略,讓自己持續在這些消費者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