媽媽聽說我要拜訪 Le Ruban Pâtisserie 法朋烘焙甜點坊,特別傳訊息跟我說:「可以幫我買一塊老奶奶檸檬蛋糕嗎?」我吃了一驚。我其實帶媽媽一起去吃過不少甜點店,但她通常不記得那些甜點的名字,也很難用言語形容它們精細的外貌和組成,但是這一次,她竟然記得法朋的招牌作品、連名字也都說的一個字不差。
那天下午,我在法朋的店裡,隔壁桌是來下午茶的媽媽們,她們很開心地分享著蛋糕和生活;門市裡川流不息,許多媽媽帶著孩子來買蛋糕,而被客人認出來的李依錫主廚,笑容滿面地和他們閒話家常,一邊問調皮的小男孩幾歲、然後順手拿了一隻粉紅蛋白霜餅乾和他分享。「將來這個小朋友一定會記得,童年時經常和媽媽一起去附近像糖果屋一樣的甜點店,還有一個總是笑臉迎人的主廚吧?」我暗自心想著。
先在台灣飯店業打下深厚基礎,接著自瑞士習得拉糖、巧克力的專業技術、又至日本九州阿蘇、福岡實習,李師傅在台北開店時,選擇以符合台灣人口味的「日系法式甜點」出發。而在日本學藝期間,看到甜點店以當地的物產製作甜點、服務社區的客人,許多人外帶回家與家人分享,每個年齡層都能享受到幸福的滋味,真正成為一般人生活的一部分,更讓他頗為觸動,心生嚮往,希望自己也能開一家這樣的甜點店,才有了如今的法朋。
李師傅和我介紹,法朋的甜點櫃其實非常有季節性,選用當時最好的食材(特別是台灣的水果)研發新作,搭配純熟的技術與對台灣人脾性的口味,讓大眾都能欣賞。五月底正是哈密瓜季,法朋的「哈密瓜生鮮奶油蛋糕」與「繽紛哈密瓜杯」,兩者都用哈密瓜,但依據作品的需要,選用不同的品種。搭配生鮮奶油蛋糕的,是口感較軟滑細嫩的日本 ALS 阿露斯,而用在繽紛哈密瓜杯中的,則是較為爽脆的香華哈密瓜。「哈密瓜的季節非常短,只有一個月到一個半月,馬上就要結束了」,我還正在想杯裡的哈密瓜果泥與晶凍如此清涼消暑,真希望可以再來一杯,李師傅彷彿讀出了我心中的惋惜,笑著說「沒關係,到了六月就是芒果,到時候再來吃芒果!」
當天我還很幸運地品嚐到法朋的經典作品「茉莉花茶 22 階」(茉莉花、百香、杏桃版本,其中茉莉花來自南投的莊記茶業)、「雨露茉莉」(使用了彰化花壇的茉莉花茶、屏東大武山花滿蹊理想.純露.花茶.生活農場的冷萃茉莉花細胞水)、以水蜜桃搭配同樣由莊記茶業出產的包種茶製作甘納許、慕斯的「果然蜜桃」,另外還有「綠蕊」(香菜)、「菊欉」(花蓮小油菊)、「龍眼花」(加了屏東鳳梨製作的軟糖)、「紫辛」(薑、黑糖、迷迭香)的四款台灣味巧克力。李師傅講起每一款甜點元素的來由、和農家們建立供貨聯繫,以及與台灣飲食同業人員間的交往,都是一篇一篇的故事與人情。
法朋的甜點從未刻意強調「台灣味」、法朋也從未標榜「台灣的甜點店」,但那股甜蜜的香氣卻卻切切實實地飄在當地的巷弄中、來自本地的豐富滋味,也早已滲入了忠實顧客們的生活裡。如果法式甜點真能在台灣生根、成為生活、甚至文化的一部分,答案或許就藏在李師傅日復一日手打的蛋糕體、尋找的本地食材,還有顧客的笑容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