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幾週突然間得知,曾經引介過數位重量級法國甜點主廚來台的 187巷的法式 烘焙/料理/烹飪教室 與 187巷的法式甜點咖啡 即將在五月底結束營業(沒錯,只剩最後一天)。消息來得太突然,我不禁扼腕。不只是我和大家會少了一間好店能夠品嚐甜點,也惋惜失去這個台法甜點交流平台。
法式甜點風潮在這幾年席捲全球、明星主廚崛起,世界各國紛紛搶著開設「大師課專門」專業甜點教室,以往台灣有志學習最新技術、親炙大師風采的甜點師們,只能選擇飛往烏克蘭、韓國等地,但自從 187 巷的女主人 Linda 開始邀請國際級大師如 Cedric Grolet、 Amaury Guichon、 Yann Couvreur 後,不僅大家可以在台灣近距離地看到國際級明星主廚,這些主廚們也因此認識台灣、開始關注台灣的甜點界。
「我很幸運,有能力自己飛出去,但很多人不行」,Linda 和我說起辦大師課的初衷,說她「將外國主廚帶來台灣,希望能藉由他們的刺激、感染更多人」。她辦大師課,經常是賠本經營,她強調自己很幸運、有先生的支持當後盾,「但我已40歲,不能代表台灣去比賽。我也不知道我還能做多少,只能做推手。年輕人可以做更多」。她自己當初開始學甜點、最後開店的動力,和辦大師課一樣,初衷都是「讓大家認識到底什麼是真正的、正統的法式」。
我對 Linda 這句話特別有感觸。本次《法式甜點學》出版後,我在媒體專訪中經常被問到「你覺得台灣人對法式甜點有沒有什麼常見的誤解?」但是談誤解之前,我們難道不是應該先談了解?如果連基礎的認識都不足,遑論誤解?如果今天我們的甜點師,能夠使用法式技法做出自己的甜點,那是因為他們能夠純熟地掌握法式甜點的技術與精神,才能在此基礎之上,用本地的產物與自己的理解和創意去創作。
Linda 聊起 187 巷主廚 Erin 的創作「瑰蜜」,使用了屏東大花農場的玫瑰花,以冷萃技法萃取玫瑰香氣一整個晚上,再結合覆盆子與巧克力,是 Pierre Hermé 主廚風靡全球的「Ispahan」玫瑰荔枝覆盆子的變形;還有去年 Cédric Grolet 主廚來台,也在 Linda 的介紹下,嘗試使用了台灣本地的百香果與薑,製作他知名的水果雕塑「百香果 2.0」,這些都是 Linda 口中「用了台灣食材,但味道仍然是道地法式」的作品。
2012年,187巷的法式開辦甜點教室、2014年搬到現址,擴大經營甜點店一直到今天,台灣消費者與店家都與 8 年前大不相同,越來越多店家有能力製作出正宗的法式甜點、也越來越多消費者能夠分辨出美麗的甜點背後細緻的做工,也能品味出不同風味間的細膩層次。正是因為有像 Linda 一樣的人,執著地追尋著習得正統的法式風味、技術,將其傳播出去,後來者才能在打開眼界且厚實基礎後,回溯尋求自己的身份識別,接著向世界發出名片。
5 月 31 日是 187 巷最後一天的營業日,如果你有空、或剛好在附近,別忘了造訪這個一直以來傳遞世界最新消息的窗口,用自己的唇舌品味,回答「什麼是法式」、什麼又是台灣味。